外掛?狀況或許不會太差
我寫過不少熱門游戲觀察記錄,“外掛”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PUBG如是,《逃離塔科夫》如是,就連看起來完全不功利的糖豆人兒,也免不了開局被外掛哥沖一臉的命運。
《Among Us》有外掛嗎?顯然是有的。比如我在老鼠臺看一個主播玩的時候,就遇到過全員瞬秒外掛,開掛的殺手玩家在游戲剛開局就完成了八殺,直接跳到戰(zhàn)局結(jié)算。
但這種“掀桌”外掛,對《Among Us》游戲環(huán)境的摧殘力度簡直不足掛齒。
一方面是因為本作并非匹配游玩,而是會根據(jù)語言(目前沒中文)進行分區(qū)的傳統(tǒng)房間制,外掛進來整個活,行;想留下來繼續(xù)玩?門都沒有。而且對比起一個人能毀滅59人游戲體驗的糖豆人,或者一個人讓全場感覺吃屎的大逃殺,開局殺光所有人的外掛更像是稚童的無理取鬧。
另一方面,還是本作和“狼人殺”一樣,主要的游玩樂趣在于充滿未知感的玩家互動上。誰殺了我,我又殺了誰,我身邊的是在監(jiān)視我還是想殺我,這些不確定性是游戲主要的樂趣。而且更重要的是,游戲中幾乎不存在任何功利性質(zhì)的獲勝獎勵,開外掛到底是圖個啥,或許在《Among Us》會成為一種迷思。
而后續(xù)的更新內(nèi)容上,《Among Us》最好的借鑒對象莫過于《糖豆人》。更多的地圖,更多的角色裝飾,在達成這兩項基準的情況下,維持住玩法的簡約和約等于零的上手門檻,借著現(xiàn)在的勢頭,《Among Us》還能火上很久。
最后
還有一個客觀事實是,雖然《Among Us》已經(jīng)火到這種程度,但它還沒有贏得中國玩家的心。多達16萬份的評測里,中文評測數(shù)量僅有不到200篇。
對英語水準和口語能力的硬性要求,以及【房間沒有中文分類選項】這個令人迷惑的缺陷,都讓它看起來和當年的《堡壘之夜》一樣有些水土不服。哪怕是在B站這個最能整活的視頻網(wǎng)站,《Among Us》的相關(guān)產(chǎn)出點擊量最高的也不過10來萬,平均更是僅有著1~3萬的播放數(shù)據(jù),恐怕加起來也比不上某些美食博主吃龍蝦視頻的零頭。
這也是我覺得你可能在看過這篇后,也不會涌起“啊這么火我要去玩!”念頭的原因了。當然了,如果你想趁機多練練口語,尤其是學一下老外們不含N word和F word的臟話,這游戲挺贊的。
老虛和兔子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制作《主播女孩重度依賴》獨立游戲廠牌“WSS playground”,聯(lián)合《八方旅人》開發(fā)商“ACQUIRE”,再次推出以女性為主角的視覺小說加卡牌戰(zhàn)斗游戲——《深淵絕賭:千王處刑》。
畢竟,游戲應該是明媚的。
從來沒見過這么抽象的策劃。
帶著律師身份證明,在法庭上拍下桌子,提出針對證人證詞的漏洞。此時此刻,我猜你要大喊一聲“異議!”了,但是稍等,這里不是《逆轉(zhuǎn)裁判》。這里是《無罪之庭》!
深夜看罷《首爾之春》,恍惚間似有軍靴踏過書房的木地板。這部以1979年韓國軍事革命為底色的影片,既非簡單的正邪對抗,亦非熱血的英雄敘事,倒像一柄冰冷的手術(shù)刀,剖開了權(quán)力肌理中最隱秘的毛細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