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戰(zhàn)列艦你會想到什么?數個世紀以來,戰(zhàn)列艦不僅是世界上任何一支海軍艦隊的主導戰(zhàn)艦,同時也是衡量所有國家海軍力量的重要標尺。每當人們談及戰(zhàn)列艦,信手掂來的“明星”戰(zhàn)列艦有德國的“俾斯麥”號、美國的“依阿華”級或是日本的“大和”號。戰(zhàn)列艦的愛好者們對其寄托了太多的贊美乃至于浪漫的幻想,而今天要講述的這兩艘戰(zhàn)列艦卻多少有些令人感到遺憾。
一、意大利海軍的掙扎:“利托里奧”號戰(zhàn)列艦的興亡
提起意大利,你或許想到的是足球、意面、文藝復興,也有可能是李云龍。
隨著航空母艦、洲際導彈等新興高科技武器的發(fā)展,“巨艦大炮主義”或許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不可否認的是意大利海軍對多塔炮和艦炮的鐘愛。
在那個巨艦大炮最為鼎盛的時代,意大利毫無疑問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海軍之一。盡管彼時意大利的綜合實力并不突出,但他們卻擁有著不俗的造船工業(yè)與設計水平。在二戰(zhàn)前后建造的多型戰(zhàn)列艦中,就包括今天要講的“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
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海軍開始了雄心勃勃的稱霸地中海計劃,期望通過對環(huán)地中海的控制,開拓新殖民地并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同一時期法國為針對德國的“袖珍戰(zhàn)列艦”,開始制作新型“敦刻爾克”級戰(zhàn)列艦。那意大利海軍哪還坐得住,不甘于落下風的設計了“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
“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首批建造兩艘,分別是1號艦“維托里奧·維內托”號(Vittorio Veneto)和2號艦“利托里奧”號(Littorio)。1937年法意英關系緊張后,意大利決定追加兩艘改進型“羅馬”號和“帝國”號。(這里需要補充一點的是,“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艦級也被相當多的主流歷史與軍事的研究及愛好者稱為“利托里奧級”,并將利托里奧號作為該級首艦。因為意大利同級艦艇一般不使用數字排序做舷號,而各種資料也說不一,就連各國維基百科的敘述都不太一樣,導致該級首艦與艦級名稱的界定實際一直十分模糊,大家可以將二者視為“雙胞胎”的關系。)
1934年,設計論證通過的“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開始建造,1935年5月初,“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開工后半年左右,意大利海軍大幅修改了該級艦的設計。當時,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單艦排水量不應超過35000噸,后又允許意大利和法國建造新的主力艦,但主炮口徑不允許超過406毫米,單艦排水量最大35560噸。當時的“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排水量遠超標準,因此意大利政府下令將此事保密,對外繼續(xù)宣稱“維內托”級的標準排水量為35560噸,當然后來的我們知道這兩艘戰(zhàn)列艦的實際標準排水量超過了40000噸。
“維內托”級戰(zhàn)列艦在服役后就成為了世界上噸位第二大的戰(zhàn)列艦(“維內托”號41167噸,利托里奧號41377噸),僅次于英國的胡德號戰(zhàn)列巡洋艦(43360噸),毋庸置疑是當時最強大的戰(zhàn)列艦,這的確是一件值得意大利人感到自豪的事。
▲建造中的“利托里奧”號
▲“利托里奧”號的渦輪組之一
在發(fā)售當天就收獲了Metacritic均分92分的好成績,甚至一舉超越備受好評的《雙影奇境》,直接以Dogubomb工作室處女作的身份登頂,《藍途王子》到底憑什么激起如此大的水花?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這個現象,似乎國內玩家對于國產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