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各有千秋,在生意場上,其實就是一鍋亂燉,什么山珍海味丟進去,都是一樣的糊糊。
與地域特征的緊密捆綁,在強化品類認知的同時,往往也消解了品牌的意義。
這兩年情況有所好轉(zhuǎn),很多中式小吃或快餐都開始出現(xiàn)品牌操作?;旧希放苹闹惺娇觳头譃閮蓚€陣營,一是如上海的生煎包、廣州的蘿卜牛雜這樣的小吃派,隨吃隨走;另一個就是老鄉(xiāng)雞這一類的正餐派,夠快、管飽、不難吃。
小吃派雖然是更接近快餐定義的品類,但如前文所述,很多人并不將之視為正餐。在大眾認知與產(chǎn)品特性的相互作用之下,小吃的品牌化之路,基本沒逃過網(wǎng)紅模式——它們必須取悅年輕人,因為只有年輕人才會花十幾二十塊吃上一份不正經(jīng)管飽的小吃。
各種風味小吃迎合了年輕人的口味
相反地,老鄉(xiāng)雞、鄉(xiāng)村基、都城這一類正餐派的快餐店里,時??梢娭欣夏耆伺c年輕白領(lǐng)共處一桌,一方圖個實惠、熟悉,一方圖個便捷、衛(wèi)生。
門面裝潢上,兩派風格亦是涇渭分明。小吃派小而精致,復古風、INS風,特別適合一邊排隊一邊拍照。而正餐派則簡單很多,只是比街邊的蒼蠅館子敞亮一點、服務員衣服統(tǒng)一一點、窗戶和桌臺干凈一點。
上海一家味千拉面店里的男女老少
如果探討食物風味,品牌化的中式快餐,兩派都不是很能打。網(wǎng)紅排隊的生煎包,怎么可能有弄堂深處老媽媽的手藝地道?都城里一大盆堆著的燒鴨燒鵝,又怎么跟老廣人家吃慣了的老字號比勝負?
小吃派的隱患,是網(wǎng)紅總有褪色的那一天,正餐派的焦慮,則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隨時可以被代替。說起來,天津的狗不理牌包子和北京的全聚德牌烤鴨,恰好可以作為兩派各自的代表。在成功地把地域美食打造成品牌之后,兩家也不約而同陷入窘境,都被認為是本地人瞧不上、外地人嘗新鮮的食物。
電影《綠皮書》,被戲稱為史上最長的肯德基宣傳片
玩家和粉絲買賬才是硬道理。
君の偽中國語本當上手
大伙真是不管多少歲都有一顆叛逆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