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把天賦點到了“種田”上
大家都知道,對于一款生存模擬游戲來說,有兩個最重要的游戲部分,一是生存,其次是建造。
在我看來,《最遠的邊陲》這款游戲,就是牟足了勁把生存部分做到了最“硬核”,把全部的技能點都放在了“種田”的體驗上。
首先,《最遠的邊陲》在資源的分類上要遠遠比常見的模擬游戲更為詳細也更為真實。
在發(fā)展過程中,玩家可以收獲14種不同的原材料(木材、石頭、金屬等),可以種植和飼養(yǎng)27種不同可供食用的動植物(糧食作物、魚類、獸禽等),還可以生產(chǎn)數(shù)十種具有多個等級的物品和材料。
農(nóng)作物種作物有自己的耐熱耐寒等多種屬性,我們需要根據(jù)周邊土地情況選擇合適的農(nóng)作物進行種植,從而提高糧食產(chǎn)量;與此同時,還需要阻止動物、高溫、疾病、嚴寒、腐爛對農(nóng)田的破壞,還要人工鋤草除石或者是種植植被增加肥力的方式來維護你的農(nóng)田質量等等…
另一個特殊的地方是,在《最遠的邊陲》里加入 “季節(jié)變化”這樣的時間設定。而在傳統(tǒng)的模擬游戲,這樣的設計很少見——在以往模擬游戲里,農(nóng)田更像是一個建設完成后自動隨時間流逝慢慢生產(chǎn)食物的資源型“建筑”。
但在《最遠的邊陲》中,玩家們需要更用心地照看好自己的土地。并且由于季節(jié)設定的引入,游戲也自然延申出了“輪種”這一概念。
簡單來說,“輪作”就是指在一定周期內(通常以自然年為主)輪換種植同一片土地的農(nóng)作物,比如種春季種玉米、秋季種蔬菜,然后休耕一季。
這種“輪作”的耕作方式在從古至今的生活中其實都非常常見,既利于改善土壤,也有利于防治病蟲害。
我們要在游戲里選擇幾個不同農(nóng)作物放入“輪作”的選項里,更適合這塊土地的是大豆還是玉米?這幾種作物對土壤的肥力有什么影響?這都是玩家們需要去思考并做出選擇的事,而這毫無疑問地進一步提升了“種田”的策略性。
不光如此,“輪種”系統(tǒng)還有一層另外的重要意義——保護村民健康。
在如此荒涼的土地重建家園,我們的村民難免會遭受各種疾病的侵襲。好在,系統(tǒng)會明確提示你某種疾病的產(chǎn)生原因和解決方案。
例如缺少維生素C的攝入會導致村民們患上敗血癥,隨后系統(tǒng)會提示你保證村民的水果攝入量。然而在食不果腹的早期階段,比起敗血癥,有限的耕地必然要供給糧食作物去種植。因此,“輪種”在有限的生產(chǎn)力條件下就有更大的作用——通過糧食作物與果蔬的輪種,來平衡饑餓和病癥的危機。
在輪作間期,可以選擇人工鋤草除石或者是種植三葉草增加肥力的方式來維護你的農(nóng)田質量等等…
而在通過耕作或是打獵的方式獲得食物之后,食物的儲存也是玩家將面臨的難題。
其他游戲中可能只要把收獲的食物丟進倉庫就可以萬事大吉,但本作中的食物都是有保質期的,就算放進倉庫里,屯的時間長了也是會變質、腐爛而變得毫無價值,而溫度也會影響腐敗的速度,尤其是高溫的夏天,食物變質速度相當?shù)目臁?/p>
玩家們要更合理地分配食物的使用,或者是在有限的時間里建造更高級的保險工具,這讓“食物的儲存”成了決定生存的關鍵一環(huán),也是游戲更有難度的一部分。
總之,對于“種田”這個玩法來說,《最遠的邊陲》構建了一個細節(jié)豐富且完善的系統(tǒng),幾乎真正去還原了現(xiàn)實世界“農(nóng)牧業(yè)”的種種,這也讓這部分內容的可玩性非常高,不過過多的內容也讓游戲顯得非常硬核繁復,就比較考驗玩家們的耐心了。
老虛和兔子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制作《主播女孩重度依賴》獨立游戲廠牌“WSS playground”,聯(lián)合《八方旅人》開發(fā)商“ACQUIRE”,再次推出以女性為主角的視覺小說加卡牌戰(zhàn)斗游戲——《深淵絕賭:千王處刑》。
畢竟,游戲應該是明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