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發(fā)
話說回來,雖然索尼和微軟在初期雙方戰(zhàn)成了平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Xbox不管是游戲機性能,還是游戲陣容,都開始漸漸乏力。越來越多的玩家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雖然前幾個星期雙方的銷量還有所糾纏,但在這之后二者便開始拉開差距。到了2014年底,憑借著黑色星期五的打折促銷,Xbox One終于突破了千萬大關(guān),但此時的PS4的銷量已經(jīng)超過了2000萬。
二者優(yōu)化分庭抗禮的情況下,Xbox One的畫質(zhì),尤其是遠景,相較于PS4會顯得更糊一點
畢竟玩家不是瞎子,PS4的強大的硬件性能成了玩家青睞的理由。900p和1080p的差距在眾多多平臺第三方游戲的發(fā)售下也逐漸凸顯出來。玩家沒有理由選擇性能更弱的主機。
為了迎接4k時代的到來,微軟和索尼紛紛推出自己的“半代加強版”。微軟無疑意識到了硬件的重要性,2017年推出了號稱“地表最強主機”的Xbox天蝎座。Xbox One X比PS4 Pro的性能更加強勁,但尷尬的是,市面上并沒有任何一款游戲能夠充分發(fā)揮這臺主機的性能。而決定游戲機銷量的,并非硬件,而是軟件。
究其原因,幫助PS4逐步掌握市場的,是索尼龐大的第一方以及第三方游戲開發(fā)商所提供的優(yōu)質(zhì)游戲。
說起微軟的獨占,你能想起哪些作品?
《光環(huán)》《戰(zhàn)爭機器》《地平線》《喪尸圍城》,似乎要說起來總是老生常談得這么幾個IP。也仍然沒有脫離“槍車球”的范疇。這些老家伙總是能夠伴隨Xbox走過一陣子,在最新的Xbox One上,它們也依舊為微軟的次世代主機保駕護航。
但回看Xbox One,并沒有任何一款獨占IP有足夠的影響力,收獲全世界玩家的青目。僅憑這些老IP,Xbox的游戲陣容還是顯得捉襟見肘。更多的第三方工作室,對微軟并沒有太多的資源傾斜,最多也就如同《古墓麗影:崛起》這樣,讓Xbox One限時獨占一年而已。
并且,一些代表性的大作直接跳票消失,實在讓玩家沮喪萬分。比如本被玩家寄予厚望的《龍鱗化身》和《神鬼寓言:傳奇》,這二者本可補足Xbox在act以及rpg領(lǐng)域的羸弱,但最后卻放了玩家鴿子,時至今日也未露面。
但反觀索尼,情況卻是完全不同,自家的第一方游戲,索尼就展現(xiàn)了驚人的素質(zhì):頑皮狗的《美國末日》《神秘海域4》,失眠的《瑞奇與叮當》《漫威蜘蛛俠》,sp在《聲名狼藉》之后的《對馬島之魂》以及圣莫妮卡的《戰(zhàn)神4》,中體量的也有《旺達與巨像》《最后的守護者》這樣的佳作。
其中《美國末日》《漫威蜘蛛俠》《對馬島之魂》都是全新的IP,《戰(zhàn)神4》也是經(jīng)歷了軟重啟的作品,縱覽其大作,品質(zhì)之高,實在是令人嘆服。
并且在日本深耕多年的索尼,早就與一眾第三方廠商打成一片,fs社的《血源詛咒》,se的《ff7re》,光榮的《仁王》,atlus的《p5》都為PS4保駕護航,這還不包括一眾特立獨行二線日系開發(fā)廠商為索尼帶來的作品《死或生》《十三機兵防衛(wèi)圈》《審判之眼》。這些游戲極大地拓展了PS4的游戲疆域,使得PS4在當時成為一臺性價比極高的主機。畢竟當時,你只能在PS4上玩到這些游戲。
這些作品集中在2014年到2018年這四年間集中出現(xiàn),幫助PS4站穩(wěn)腳跟。也正是因為PS4強悍的游戲陣容,PS4在后期銷量依舊保持著強勁的勢頭,直到2018年,年出貨量還能夠突破1700w,直至破億。
而在我的印象中,廣大玩家對PS4的目光從2015年的《血源詛咒》開始,就沒轉(zhuǎn)移過。2016年的《神秘海域4》,2017年的《地平線:零之曙光》以及2018年的《戰(zhàn)神4》,索尼總是能夠為玩家獻上精彩絕倫的游戲盛宴。這一點從PS4游戲機銷售數(shù)量與游戲銷量的比例也能看出。在2015年P(guān)S4上的軟硬比僅有2.56:1,而到了世代末期,這一數(shù)據(jù)則是達到了恐怖的10:1。
玩家和粉絲買賬才是硬道理。
君の偽中國語本當上手
大伙真是不管多少歲都有一顆叛逆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