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昭又道:「我命人送各位回歸中土,咱們就此別過。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體康寧,諸事順?biāo)臁?/span>」說著聲音又哽咽了。張無忌道:「你身居虎狼之域,一切小心。」小昭點了點頭,吩咐下屬備船。謝遜、殷離、趙敏、周芷若等等一一過船。小昭將屠龍刀和倚天
劍都交了給張無忌,凄然一笑,舉手作別。張無忌不知說甚么話好,呆立片刻,躍入對船。只聽得小昭所乘的大艦上號角聲嗚嗚響起,兩船一齊揚帆,漸離漸遠(yuǎn)。但見小昭悄立船頭,怔怔向張無忌的座船望著。
兩人之間的海面越拉越廣,終于小昭的座艦成為一個黑點,終于海上一片漆黑,長風(fēng)掠帆,猶帶嗚咽之聲。
——《倚天屠龍記》”
當(dāng)還是高中生的我看到這段小昭與張無忌分別場面時,難以相信自己竟然要接受這樣令人失落的離別。它來得太過真切,以至于甚至宛如我自己親身在體驗著這些一般:我依然記得那時的自己反反復(fù)復(fù)的翻著頁,只覺得書上映著的文字都顯得那般不真實,只想要在下一刻找出些不同來。
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
金庸筆下的故事總能帶給我這種深切的感受。我一直無法拒絕、也難以忘卻金庸所著的武俠小說帶給我的這份徹頭徹尾的“浪漫”體驗,它時而繚繞于那份鮮活富有煙火氣的江湖中,時而蟬聯(lián)于俠客們頭戴的斗笠上,也總是如這份海天一色中悵然而生的失落情愫般處處印刻在這些鮮活的生命相互交織的時刻,讓人的心臟都被揪得緊了,卻只想反反復(fù)復(fù)的看著那些段落,想要被這份感受再度沖刷幾回。
我也一直都知道,和我一樣愛著這種“浪漫”的人有許多。
曾幾何時,國人有著沉浸在武俠小說中的一輩人。在那個網(wǎng)絡(luò)尚未普及、許多人還會在路邊攤買書的年代,以金庸古龍等武俠大家為首的創(chuàng)作群體便以相當(dāng)高的量級將這種充滿浪漫情懷的作品投射進(jìn)了我們的生活中,也掀起了長達(dá)幾十年的波瀾巨浪:小到你上鋪半夜打手電筒看《天龍八部》的哥們,大到模仿金庸創(chuàng)作了《昆侖》等新武俠體裁的鳳歌等人。徐昌隆先生受這份影響制作了經(jīng)典的《金庸群俠傳》——說來也巧,這一次我想說的故事的主角,恰恰也是這樣一份作品。
它就是《天命奇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