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MD在2020年Q4季度推出銳龍5000系列,英特爾隨后也不甘示弱推出了11代酷睿處理器,但限于制程工藝不成熟和全球芯片緊缺等原因,沒有釋放10nm的Alder Lake芯片,而是放出繼續(xù)采用14nm++制程的Rocket Lake-S芯片。反觀AMD,在銳龍3000系列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革新,摒棄了為人詬病的設(shè)計,重新打造了一套優(yōu)化后的嶄新AMD芯片架構(gòu),大膽采用7nm制程工藝,整個芯片使用模塊化設(shè)計思路,AMD銳龍5000系列憑借著這些創(chuàng)新,在玩家中也贏得了不錯的口碑。但是,11代英特爾酷睿和5000系列AMD銳龍,究竟孰強孰弱?AMD的創(chuàng)新是否能夠趕超經(jīng)驗老道的Intel?我們今天就請出11代酷睿中的旗艦i9-11900K和AMD銳龍5000系列中的精英R7 5800X,通過理論性能和實際使用等多個場景,全面對比這兩顆備受矚目的CPU實力。
一、測試平臺及基本參數(shù)
這次測試為了減少配件性能差異帶來的誤差,所以我們在只更換兩顆CPU各自主板的情況下進行測試(測試平臺如圖),并且設(shè)置默認(rèn)頻率運行,不進行人為超頻。
在CPU-Z中,可以看到兩顆CPU的基本參數(shù),i9-11900K是代號“Rocket Lake”的14nm芯片,LGA1200插槽,默頻3.5GHz,TDP達(dá)到了驚人的125W,功耗有些夸張,11900K宣稱可以全核睿頻到5.1GHz,但是核心數(shù)量相比10900K下降到8核16線程,IPC提升19%,和AMD的官方IPC提升大致相同。
而在R7 5800X的CPU-Z中,顯示5800X是一顆代號為“Vermeer”的7nm核心芯片,同樣也是8核心16線程,但TDP卻比11900K低了大概五分之一,一二級緩存與11900K大同小異,但三級緩存卻為11900K的兩倍,達(dá)到了恐怖的32MB。銳龍也有對應(yīng)Intel“ABT”的CPU智能加速PBO功能,可達(dá)4.7GHz。
這一代Intel的CPU芯片其實并不是使用最新的TigerLake架構(gòu),而是從IceLake演變而來,cypress cove核心也是脫胎于IceLake的Sunny cove,由于制程的落后造成的體積原因,使得11代i9不得不閹割掉兩個核心。
反觀AMD,R7 5800X沿用了銳龍模塊化設(shè)計語言,將原本每四個核心、16MB L3緩存為一組的CCX結(jié)構(gòu),“擴大”為每八個核心,32MB L3緩存一組。使得8個核心可以完整訪問32M超大L3緩存,避免了L3緩存的重復(fù)浪費使用并且降低延遲,從而讓核心效率極大的提升,那么擁有這些優(yōu)勢的5800X能否擊敗11900K呢?
在發(fā)售當(dāng)天就收獲了Metacritic均分92分的好成績,甚至一舉超越備受好評的《雙影奇境》,直接以Dogubomb工作室處女作的身份登頂,《藍(lán)途王子》到底憑什么激起如此大的水花?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chǎn)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jù)這個現(xiàn)象,似乎國內(nèi)玩家對于國產(chǎn)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