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同學品學兼優(yōu),性格開朗,樂于助人,善于和班級同學打成一片,但是……”
夠了!期中家長會時如果你也在現場,肯定會被這個轉折后的短暫停頓搞出一身冷汗——我們都知道,一句話如果存在“但是”,那在之前的鋪墊就都是為這個“但是”做的準備。夸完一大串之后給出的成績單和評語會讓隨后的MP3或者GBA泡湯…沒準還有更糟糕的。
游戲也是如此。你印象里肯定也有那么一款或者幾款游戲曾經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它們存在的問題也同樣嚴重,以至于你在許久之后回憶起它們時,美好的記憶很容易在末尾被令人不快的那部分替換掉,就好像許多話語中段的那個“但是”一樣。這篇文章也剛好是我想分享一下的那些“但是”……它們原本都可以做得再好一點,可就真能成為真正的現象級游戲,或者更加輝煌的里程碑了。
No.5 蝙蝠俠:阿卡姆騎士
DC近年在電影業(yè)界的日子不那么好過。背負著開啟正義聯盟宇宙序章任務的《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反響平平,其后的《神奇女俠》盡管口碑票房都堪稱優(yōu)秀,卻是往前追憶的故事,沒有在關鍵的節(jié)點上對DC宇宙發(fā)展進行一個助推。而在對閃電俠、海王等關鍵角色毫無鋪墊的情況下直接快步跨越進《正義聯盟》后,電影本身更是因為臨時更換導演的重大變故變得支離破碎,甚至于沒有導演剪輯版可以進行補救,讓它本身成為了一次DC影史上的災難。
不過和電影這一塊的愁云慘淡不同,華納兄弟在游戲這一塊的施展倒是一直十分不錯,不僅《不義聯盟》系列廣受好評,經典的《蝙蝠俠:阿卡姆》系列更是完整推出三部曲,成為超級英雄改編游戲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之作。
《正義聯盟》的攝制過程和其后的旅途都相當坎坷
然后,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才是它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作為收尾之作的《蝙蝠俠:阿卡姆騎士》承接了前兩部的劇情走向。小丑死后的高譚市并未進入安寧,而是由新的強敵:稻草人與阿卡姆騎士強行鎮(zhèn)壓了城市,將混亂與恐懼在此肆意散布開來……由老牌工作室Rocksteady Studios開發(fā),蝙蝠俠故事本身的深度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挖掘,成熟的戰(zhàn)斗系統配上蝙蝠車帶來的多樣化操作玩法堪稱達到美式ACT頂峰——然而本應該是在收官之作載得滿滿榮譽與夸贊的《阿卡姆騎士》,卻因為移植PC端時候給予的人手太少,時間又太緊,在早期版本之中的嚴重掉幀、卡頓、閃退等情況頻繁出現,導致它在steam商店頁面一度獲得“差評如潮”,最后更是不得不暫時下架進行修改。
本作在后續(xù)回歸的版本幀數回歸穩(wěn)定,在游玩一端已經沒有任何障礙。但如果它在初期就能做得這么出色……我們都知道沒有那么多如果。事實上《蝙蝠俠:阿卡姆騎士》在后續(xù)內容更新一端的表現也不盡人意,噱頭賺足的貓女DLC與夜翼DLC內容匱乏,而其他的大部分更新都是各類皮膚……最讓人在意的蝙蝠車皮膚甚至只有簡單換色,特殊版本只在AR競速關卡才能使用。它本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今天這樣一款在打折時期2,30塊錢就能入手的“3A”級游戲,委實讓人遺憾。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這個現象,似乎國內玩家對于國產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
春節(jié)過后,一場備受矚目的“英雄對決”悄然拉開帷幕。一邊是歷經757天停服、承載無數玩家青春記憶的《守望先鋒》國服2月19日高調回歸,另一邊則是網易漫威IP新秀《漫威爭鋒》以S1下半賽季2月21日強勢更新正面迎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