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著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xiàn)又消失,消失之后又重新浮現(xiàn)。正如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所說,生命就像一串不連貫的時光碎片,我們靠回憶和想象去填補其中的空白,賦予它們以意義。
對我來說,《情書》就像是一個情結,就像《追憶似水年華》對少年藤井樹一樣。這個情結代表著什么,也許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我知道,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是如此珍貴和動人。
《情書》的主演是日本著名演員巖井俊二和中山美穗。巖井俊二是日本著名導演,在多部電影中擔任過導演、編劇、主演的角色,擅長拍攝溫情脈脈的愛情故事,如《戀愛寫真》等。中山美穗則是日本知名女演員,在多部電視劇和電影中有出色的演技表現(xiàn),如《東京愛情故事》等。兩人在《情書》中的出色演技,再加上巖井俊二獨特的導演風格,共同打造出了這部溫馨動人的愛情佳作。
導演巖井俊二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電影人。初中時我看了他的《夢旅人》,那種聲勢浩大奔向死亡,卻又純凈到能流出鋼琴聲和大海天空蔚藍色彩的感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我就開始尋找和欣賞巖井導演的其他作品。
巖井導演是一位唯美主義者,他的電影可以說是一種享受。音樂優(yōu)美動人,畫面也是如此精致動人,時而是遠山或大海的長鏡頭,時而是鋼琴和小提琴的悠揚樂聲。這種淡淡的、緩緩流淌的感覺讓人陶醉其中。
《情書》并沒有原著,是巖井俊二原創(chuàng)的劇本。不過,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巖井俊二自己的一段真實經(jīng)歷。據(jù)悉,在編寫劇本時,巖井俊二受到了一位女性朋友的啟發(fā),她曾經(jīng)收到一封來自過去的情書,這令巖井俊二感觸良多。
因此,《情書》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就是,即使時光飛逝,真摯的愛情也能跨越時空而存在。這部電影試圖向觀眾傳達,愛情的力量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只要心存真誠,就能讓愛情永駐。
《情書》這個名字真的很能表達這部電影的內(nèi)涵。博子給已故的藤井樹寫的只有兩句話"你好嗎?我很好"的簡單情書,卻蘊含著如此深沉的情感。我很喜歡這種時光緩慢流淌的感覺,就像海面上跳躍的浪花,輕輕拍打著岸邊。
正如作者所說,我們無法擁有逝去的時光,但我們可以通過回憶來彌補遺憾?;貞浭且环N力量,它能讓我們重拾青春的美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作者也回憶起了自己的少年時代,那個留在記憶中的男孩,以及那段青澀的時光。他多么希望能將自己的年華寫成一封信,寄給那個男孩,告訴他自己的心意。但最終,這封信只能永遠藏在心底,無法寄出。
這種無法訴說的遺憾,正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歷過的。我們渴望能夠重拾逝去的時光,但最終只能通過回憶來慰藉自己。正如導演候孝賢所說,不是那些時光最美,而是這些時光已經(jīng)永遠失去了,只能用回憶來招回,所以,它是最美好的。
在探討愛情永恒性的作品中,《情書》無疑是一顆閃耀的明珠。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時光倒流七十年》等作品相比,它更加注重細膩入微的情感刻畫,讓觀眾得以深入感受人物內(nèi)心的喜怒哀樂。
巖井俊二導演筆下的人物,猶如一朵朵綻放在時光中的花朵,嬌嫩而又動人。他們的喜怒哀樂,如同微風拂過,輕輕掀起內(nèi)心波瀾。相比之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時光倒流七十年》更多地關注于時空交錯帶來的戲劇沖突,對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刻畫相對粗糙。
《情書》采用了溫和、細膩的表達方式,營造出一種悲傷而溫暖的氛圍。它像一首溫柔的挽歌,訴說著愛情的永恒與無常。相比之下,《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和《時光倒流七十年》則更傾向于戲劇性和張力感較強的表達方式,更像是一曲激昂的交響樂。
這種差異源于不同導演的個人風格和對愛情的理解。巖井俊二導演似乎更加相信愛情的溫暖與柔軟,而非其戲劇性與張力。他用溫潤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動人心弦的愛情畫卷,讓人難以忘懷。
在發(fā)售當天就收獲了Metacritic均分92分的好成績,甚至一舉超越備受好評的《雙影奇境》,直接以Dogubomb工作室處女作的身份登頂,《藍途王子》到底憑什么激起如此大的水花?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chǎn)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jù)這個現(xiàn)象,似乎國內(nèi)玩家對于國產(chǎn)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