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臨危受命
敢拿出“蝙蝠”來當超級英雄,多少有點破釜沉舟的意思。
上世紀30年代,DC憑借《動作漫畫》中的超人一炮而紅。超級英雄的設(shè)定,懲惡揚善的主題,耳目一新的造型,讓超人俘獲了一大批粉絲,DC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這樣的角色太好“借鑒”了。不就是一個開掛的外星人匡扶正義的故事嗎?于是一時間市面上出了很多超級英雄,讀者紛紛倒戈。
這時候DC坐不住了。他們委托鮑勃·凱恩為自己旗下另一部人氣一般的作品《偵探漫畫》打造一個“能撐得起銷量”的角色。
既然是偵探,那就注定不能像超人那樣引人注目。在查閱了很多資料后,最終凱恩從《佐羅的面具》和《蝙蝠密語》兩部電影中拿到了一些靈感:佐羅、夜晚、神秘、蝙蝠、威懾。
根據(jù)這些特點,凱恩構(gòu)思了一個“蝙蝠俠”形象:金發(fā),身穿紅色緊身衣,戴著佐羅式眼罩,背后有一雙蝙蝠式的翅膀。大概是這樣的:
凱恩的助手比爾·芬格一看,不對?。∧氵@不就是長著翅膀的超人么?
于是芬格大刀闊斧做了修改,將眼罩改為更具神秘感的頭罩,并加上上豎的耳朵;用黑色披風替代翅膀;更重要的是,他把緊身衣的顏色改成了黑夜中的保護色——灰黑色。
如今我們看到的蝙蝠俠形象,幾乎就是芬格定下來的。
在塑造人格時,芬格參考了維薩奇博士、魅影奇?zhèn)b和福爾摩斯,將蝙蝠俠打造成了硬漢、偵探和科學(xué)家的結(jié)合體。劇情則是老生常談的“打擊犯罪”。
白天,他是別人眼中的花花公子布魯斯·韋恩;夜晚,他是令罪犯聞風喪膽的超級英雄蝙蝠俠。
形象是創(chuàng)作出來了,但煩惱也如影隨形。之前的蝙蝠都是跟惡魔鬼魅綁定的,現(xiàn)在推出一個蝙蝠形象的超級英雄,大家能接受嗎?
但從另一方面說,這種圖騰式的文化浸染,會給人帶來一種蝙蝠神秘、強大而又有震懾力的印象。這些幾乎都是超級英雄所具備的特點,只是之前的蝙蝠被妖魔化了而已。
帶著諸多的疑問和不確定,凱恩決定先試試讀者的反應(yīng)。
1939年5月,蝙蝠俠在第27期的《偵探漫畫》上演處子秀。登場時也只有區(qū)區(qū)2頁的篇幅。但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蝙蝠俠出場后,《偵探漫畫》賣爆了。
這位以夜色為伴,在民風淳樸的哥譚市中行俠仗義的超級英雄,他既是黑夜中讓罪犯心生畏懼的夢魘,也是黑暗中努力尋求正義的騎士。
從本質(zhì)上看,蝙蝠依舊是一座恐懼的圖騰。只不過是豎給罪犯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