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2019年談起三國游戲的時候,你會想到的會是什么?
有人可能會說是前段時間紅透半邊天的《全戰(zhàn)三國》,有人想到的則是今年冬天推出的《三國志14》。前者出自英國的游戲廠商,后者則來自老相識日本光榮。
這使得中國玩家不禁感嘆道,優(yōu)秀的三國題材游戲常為國外廠商所壟斷,為什么中國廠商就做不出好的三國游戲呢?
然事實并非如此。倘若將問題中的2019年改為2009年,這個答案完全是另一番光景。
因為早在10年前,中國就有廠商以三國題材為背景故事,做出了一款火遍中國的精品游戲:《三國殺》。
10年前,這款游戲火遍中國的高中、大學校園,風靡神州大陸,成為國內(nèi)一個現(xiàn)象級的三國題材游戲。在當時,它是中國線上卡牌游戲當之無愧的一哥。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國殺廠商的口碑一落千丈,玩家大量流失、游戲淡出大眾視野,昔日的國產(chǎn)之光如今被玩家譏諷為“涼心企業(yè)”。
這中間到底發(fā)生了?
一、青出于藍
2006年,中國傳媒大學的大二學生黃愷在接觸了一款美國桌游《Bang!》后,萌生了做桌游的想法。
一開始黃愷只是把《Bang!》中那些帶有濃厚美國西部文化的人物角色替換成老師、舍友等貼近我們?nèi)粘I畹慕巧?,并為這些人設計了專屬的人物技能。
這次經(jīng)過簡單改編的游戲,我們姑且叫它《校園殺》吧?!缎@殺》在同學間獲得了較多的好評,但并沒有火出圈外的趨勢。
而在隨后的一天晚上,如同夜空中一道閃電劃過,黃愷靈機一動,他想到了將三國人物融入到游戲中。于是這就有了后來的《三國殺》。
所以當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個事情就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標準版的三國殺跟《Bang!》不僅在玩法上十分相似,就連部分的人物技能、卡牌效果都有著驚人相似。
比方說,《Bang!》中有4種身份牌,其分別是警長、副警長、匪徒和叛徒。他們對應的分別是三國殺中的主公、忠臣、反賊和內(nèi)奸。
在人物技能上,標準版三國殺中的陸遜、呂布、趙云等人物技能都能在《Bang!》中找到原型。此外,三國殺的錦囊牌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Bang!》。
看看《Bang!》中的炸藥牌:回合開始前進行一次判定,當結果是黑桃2至黑桃9時,擁有者扣減3點HP;否則炸藥將移交到下一個玩家手上。
怎么樣,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因為兩者實在是太像了,2014年《三國殺》還被《Bang!》告到了美國的德州法院。不過法院最終以法律不保護游戲玩法為由駁回了申訴。
雖然三國殺的玩法不是原創(chuàng)的,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一款優(yōu)秀的改編游戲。
玩家和粉絲買賬才是硬道理。
君の偽中國語本當上手
大伙真是不管多少歲都有一顆叛逆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