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因此,在過了這么多年回旋鏢終于打回來時,大伙又紛紛將“矛頭”對準了《意林》等文摘雜志,倒也沒別的原因。就像前面說的那樣,我相信不少年輕朋友跟我一樣,這些雜志是為數(shù)不多能夠在老師面前“存活”的閑書,也是當年大伙印象里,“公知文”最為泛濫的地方。
但同樣隨著所謂的公知逐漸不再被關注,這些雜志和我們上學時相比已經(jīng)變得相當之“安分”。還有B站UP為了研究如今的《意林》特意去買了一本最新版去研究,發(fā)現(xiàn)上面的文章除了不少散文形式的“人生經(jīng)歷+感悟雜談”經(jīng)典故事外,還有講述短視頻博主生活之類的文章。
不過,在紙媒相對落寞的當下,大伙應該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再保留去書店買雜志的習慣了——這也導致他們的“從良”幾乎沒能被外界所知曉,同時在“公知體”于海外爆火之后,第一時間從記憶力搜尋到它們并開始調侃。
甚至已經(jīng)有人創(chuàng)作出了符合當下的海外版“公知文”,雖說這些文章只是大伙的調侃取樂,但如果諸如來華旅游以及TikTok上的“中國式教育”視頻持續(xù)走紅——似乎他們自己就能創(chuàng)作出一批類似當年我們看過的,內容上卻“倒反天罡”的公知文……
玩家和粉絲買賬才是硬道理。
君の偽中國語本當上手
大伙真是不管多少歲都有一顆叛逆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