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最后的人類與神明,相信不用我說各位也是心下了然——從啟蒙運動之后,哪還有上得了臺面的主流文藝作品,不是抱持著“神明因人類而存在”的“人類贊歌”態(tài)度呢?
這么一波總結(jié)下來,《睡魔》這部劇集對涉及到的哲學議題的觀點與理論,大抵上可以用《圣經(jīng)》里的一句話來評價——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不幸但也理所當然的是,這些哲學命題的加入,又確實地讓整個劇集在娛樂性方面有所掣肘,再加上近些年席卷歐美文藝創(chuàng)作領(lǐng)域的ZZ正確要素的“常規(guī)出演”,如果不戴著某種濾鏡看,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就是不尷不尬,即使戴上原作粉、蓋曼粉,或是LGBT群體的濾鏡,本作也難言出類拔萃——這一點,IMDB和豆瓣出奇一致的7.8分成績單就足以證明。
當然,這樣的結(jié)果倒也不能全怪劇組。畢竟要我說,《睡魔》這部漫畫,其實本就不怎么適合改編成劇集。
至于這么說的原因,可能還得從身為作者的尼爾·蓋曼談起。
提起蓋曼,《美國眾神》可能才是他最廣為人知的標志性作品。但在這部2001年問世,并在隨后攬下幻想小說界兩大獎項雨果獎與星云獎,以及恐怖小說界的最高獎項布萊姆·斯托克獎等大獎的杰作之前,正是《睡魔》這部漫畫讓他聲名鵲起。
這部時間跨度9年,共計75期的漫畫最大的特點,就是身為主角的“睡魔”墨菲斯那蒼白瘦削、頭發(fā)蓬亂,帶著哥特式妝容,酷似著名另類搖滾樂隊The Cure主唱Robert·Smith的風格化造型,以及相互獨立、時空跨度極大(從遠古到現(xiàn)代背景均有涉及),同時又廣泛涉及諸多神話、歷史,甚至DC漫畫宇宙角色的故事構(gòu)成了。
Robert·Smith
“方法總比困難多?!?/p>
“以理服人”
自由美利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