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游戲史上分量數(shù)一數(shù)二的RPG系列那非《最終幻想》莫屬。該系列一直在用飛艇、陸行鳥、莫古利從紅白機到PS4平臺激發(fā)著我們的想象力。盡管我們一直在期待著新作,例如《最終幻想16》以及《最終幻想7重制版》的后續(xù)章節(jié),但為了紀念它輝煌的過去, Square Enix 剛剛發(fā)行了《最終幻想》像素復刻版合集。合集包含系列前六部作品的復刻版,并加入了寬屏支持等諸多改進。
《最終幻想1~3》是首先復刻的三款作品,無論你是首次體驗,還是一個渴望重溫經(jīng)典的老粉,都不妨了解一下這三款紅白機經(jīng)典RPG你(可能)不知道的7條冷知識。
1.《最終幻想》命名之謎
長久以來流傳著這么一個說法:《最終幻想》的名字源于瀕臨破產(chǎn)的 Square,意指這會是公司「最終」的作品。實際情況要比這復雜得多。制作人坂口博信確實想過,如果《最終幻想》沒能成功的話,他就會離開 Square,重返校園完成學業(yè),但這個名字并非是對公司困境的一種自指式評述。
在京都大學演講時,坂口博信稱他主要是想起一個能縮寫為「FF」的名字。他最初打算把游戲命名為「戰(zhàn)斗幻想」(Fighting Fantasy),但這個名字已經(jīng)被一個桌游占用。坂口博信最后選取了「最終幻想」這個名字,一段傳奇也就由此誕生。
2.啟迪了約翰·羅梅洛的《最終幻想》開發(fā)者
多年以來,坂口博信和野村哲也等人的名字已經(jīng)和《最終幻想》捆綁在了一起。但有一個名字卻很少被人提及,那就是前三部《最終幻想》的程序員納西爾·吉貝利(Nasir Gebelli)。
納西爾原本是頂尖的 PC 游戲開發(fā)者,后在 1986 年移居日本加入 Square 開發(fā) FC 游戲,并在不久后成為了《最終幻想》團隊的一員。
納西爾最初對RPG一無所知,卻在坂口博信的引導下大膽寫就了《最終幻想1》的代碼。后來他談到這位《最終幻想》創(chuàng)作者的時候說,「除了《圣劍傳說2》之外,我們幾乎在所有項目上都有合作,他能夠理解我,比任何人都更懂我,所以我們兩個一拍即合。他了解我想要什么,也知道我需要什么?!?/p>
納西爾絕對是開發(fā)團隊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開發(fā)《最終幻想2》和《最終幻想3》期間,納西爾因簽證問題被迫返回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市,于是團隊中的其他人也隨他一道去了加州。
在《圣劍傳說2》開發(fā)期間,納西爾曾參與開發(fā)了著名的「圓環(huán)指令」系統(tǒng)。在《圣劍傳說2》完工之后,納西爾離開了 Square,也就此退出了游戲界。
多年之后,《毀滅戰(zhàn)士》《雷神之錘》主創(chuàng)之一、id Software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約翰·羅梅洛設(shè)法采訪到了納西爾。約翰·羅梅洛從小就非常仰慕納西爾,相當佩服他能做出《Horizon V》等諸多游戲,在完成采訪后,他發(fā)了一條推特說,「我剛錄完了三個小時的納西爾·吉貝利采訪,我死而無憾了?!?/p>
3.《水晶序曲》的來歷
每當打開初代《最終幻想》,玩家首先聽到的就是那首著名的《水晶序曲》。這是一首簡單而優(yōu)美的曲子,由一系列琶音和弦組成,以著名的「50 年代和弦進行」(50 年代的流行音樂里相當常見)上下輾轉(zhuǎn)。簡約的音符之下蘊含著不簡單的情感,為《最終幻想》乃至整個系列定下了基調(diào)。
這首曲子自此也成了游戲史上最知名的旋律之一,然而據(jù)說其創(chuàng)作時間還不到 10 分鐘,這就更加令人刮目相看了。在《最終幻想 10》原聲帶的內(nèi)頁中,作曲植松伸夫回憶道,他臨時收到了坂口博信的緊急創(chuàng)作請求,不得不在匆忙之中完成《水晶序曲》。
「說來有些慚愧,我從未想過這個旋律會在十多部續(xù)作中沿用下去,」植松伸夫后來說道。
《水晶序曲》成為了《最終幻想》的主題曲,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發(fā)售當天就收獲了Metacritic均分92分的好成績,甚至一舉超越備受好評的《雙影奇境》,直接以Dogubomb工作室處女作的身份登頂,《藍途王子》到底憑什么激起如此大的水花?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chǎn)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jù)這個現(xiàn)象,似乎國內(nèi)玩家對于國產(chǎn)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