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法國電影院老板暴打花木蘭展板轟動全網(wǎng)。視頻中,法國一家電影院老板Gerard Lemoine因為不滿迪士尼放棄院線公映計劃,在有迪士尼+地區(qū)改走數(shù)字點播,這讓他氣到當(dāng)場砸了影片的展板。
他接受Deadline采訪時表示過去幾個月他們一直在宣傳《花木蘭》,希望這部影片能夠成為救市作品之一。法國直到6月才重開電影院,即使法國人熱愛電影,但是疫情影響下觀影人次也大不如前。如今失去了《花木蘭》,讓他感到很沮喪,“我們也失去了為觀眾呈現(xiàn)一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機(jī)會,這對觀眾來說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有意思的是,《花木蘭》展板推倒后,看到了墻上的《信條》海報,Gerard Lemoine表示現(xiàn)在對《信條》寄予厚望——本片將于8月26日在法國公映,他感謝華納兄弟堅持院線公映這部電影,但也表示這還不夠,“制片公司必須知道,如果他們把電影都取消公映而放到平臺上,那我們的電影院也堅持不下去了。”
不過這個視頻也引發(fā)了爭議,有網(wǎng)友表示理解他的憤怒,但這樣的做法涉嫌種族歧視。
從來沒見過這么抽象的策劃。
帶著律師身份證明,在法庭上拍下桌子,提出針對證人證詞的漏洞。此時此刻,我猜你要大喊一聲“異議!”了,但是稍等,這里不是《逆轉(zhuǎn)裁判》。這里是《無罪之庭》!
深夜看罷《首爾之春》,恍惚間似有軍靴踏過書房的木地板。這部以1979年韓國軍事革命為底色的影片,既非簡單的正邪對抗,亦非熱血的英雄敘事,倒像一柄冰冷的手術(shù)刀,剖開了權(quán)力肌理中最隱秘的毛細(xì)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