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鴿子打完了一局游戲,看著屏幕上出現(xiàn)一行“時不我與”,心中暗暗嘆氣時,卻突然看到公屏上對方一名玩家敲出了一行字:2EZ。(too easy)。
雖然隨著育碧的一次更新,默認屏蔽公屏聊天以后,這種打完一局游戲后發(fā)EZ嘲諷對方玩家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其實是你默認看不見對方說什么了),但是不僅僅是在育碧的《彩虹六號》里,其他許多只要有交流的游戲中,想必各位都有遇到或者見過發(fā)起語言挑釁,進行嘲諷的人。
以至于都有人在某乎上進行提問:這些在游戲中嘲諷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其實嘲諷這個行為在歷史上已經(jīng)算是十分悠久了,三國時期,便有因為司馬懿不愿出城應(yīng)戰(zhàn),諸葛亮便贈上一身女裝,暗示司馬懿不是個男人。
而在游戲上最早出現(xiàn)的嘲諷,是在RPG游戲中常見的技能——挑釁。意為吸引對方的目光,攻擊某個角色,從而保護后方的其他角色。
直到后期,嘲諷開始逐漸成為了坦克職業(yè)的常駐技能,用以吸引BOSS,給奶媽和法師、射手更好的生存空間。